2024年6月28日,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联合主办的“经典的衍生和跨界传播:《小王子》论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顺利召开。来自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法国南特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与作家、翻译家、艺术家、画家、导演、媒体人等各界文化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小王子》一书引起的人文哲思、艺术衍生和跨界传播。
论坛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黄荭教授主持。黄荭教授首先介绍了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法国飞行员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小王子》自1943年问世以来便一直广受关注,成为全球被阅读和被翻译最多的法国文学作品,治愈温暖了无数孩子和大人。和所有的经典一样,《小王子》没有年龄,它超越了时光,成为唤起爱与责任、人文艺术共鸣与衍生、推动各国文化交融与共享的超级IP。随后,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陈冬华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何宁教授、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副总经理吴麟童分别致辞。陈冬华教授指出,此次小王子论坛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国际视野、别开生面的跨学科对话。学者、译者和作家共同解读《小王子》,探讨作品的经典性和现代性;艺术家、画家、导演从《小王子》中汲取灵感,分享跨界艺术衍生的思考;语文老师、书评人、媒体人推广《小王子》,讨论中国当代语境下《小王子》的大众传播。何宁院长向参会嘉宾介绍了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与现状,他表示,此次论坛以《小王子》的传播和经典化为研讨重点,涉及作品在不同语言世界的传播事件、现状与发展,更有作家、译家对谈,定会产生碰撞出不少有趣的思想火花。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副总经理吴麟童向各位嘉宾介绍了江苏文投集团的发展,他提到,由省文投主办的《童言世界·守护星球》小王子江苏巡展南京站自3月5日开幕以来,在为期两个半月的展览中,吸引了万千观众前来观展,推动了中法人文的密切交流。经典通过跨界传播,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主旨报告环节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刘云虹教授主持。法国南特大学教授、作家菲利普·福雷斯特、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梁剑分别作了《重读〈小王子〉》和《“驯服”的伦理学意蕴》两场精彩发言。福雷斯特教授回忆了自己与圣埃克苏佩里作品接触的经历,并讲述了《小王子》为他的写作带来的灵感。他还指出,尽管《小王子》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广泛的声誉和影响力,但在法国文学界和批评界,圣埃克苏佩里及其作品往往被低估。刘梁剑教授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书中引人深思的“驯服”一词。他认为,《小王子》以“驯服”为人物相处之道,同时赋予天地宇宙以伦理意义。也许,正是因为这种驯服天地的经验,在《小王子》那里,一切都是极纯净极简单的,却仿佛有声音来自宇宙深处,摄人心魄。
专题报告环节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曹丹红教授主持,探讨的主题为“《小王子》的译介和传播”。来自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但汉松教授、朝鲜语系的尹海燕教授、日语系的助理研究员汪闻君老师以及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编辑汪天艾分别介绍了《小王子》在美国、韩国、日本和西班牙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其中,但汉松介绍了二战时圣埃克苏佩里流亡在纽约的经历,分析了纽约作为《小王子》诞生地对这部“伪装成儿童故事的成人寓言”的深刻影响。汪天艾则回溯圣埃克苏佩里在西班牙内战时期担任战地记者的经历,认为战时西班牙带给他的思考最终在《小王子》的字里行间获得了另一种形式的延续。尹海燕从韩国方言版《小王子》切入引发对挽救濒危语言的思考。汪闻君回顾了《小王子》在日本的译介历程,并从多模态视角介绍了《小王子》在日本的传播情况。
论坛发言环节由三场圆桌会议构成。第一场圆桌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袁筱一教授主持。法国南特大学教授福雷斯特、作家鲁敏、翻译家马爱农、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刘云虹和黄荭五位嘉宾参与讨论,围绕《小王子》的经典性和现代性发表了精彩又深刻的见解。其中,作家鲁敏认为,《小王子》具有卡尔维诺关于经典所定义的那些特征:它是我在重读,而不是我在读。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小王子》都有独特的吸引力和意义。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它是一部充满宇宙视野的儿童读物;而对成年人来说,书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悲剧本质的洞察。马爱农、刘云虹、黄荭则从《小王子》译者的角度分享了自己与这本“童话”的奇妙缘分,并就“apprivoiser”一词的翻译发表各自的见解,展现了作品丰富的文学和哲理意蕴。
第二场圆桌会议由南京大学黄荭教授主持。艺术家沈敬东、册页工房创始人喻勤、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冉达和杨晨、遇见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创意总监林立、导演邵斯凡、画家吴湘云、画家吴思骏八位嘉宾参与讨论,围绕《小王子》的跨界艺术衍生展开了视听结合的多媒体分享。其中,沈敬东回忆了他与《小王子》的奇遇,从给中国原创音乐剧《小王子》绘制海报结缘,到创作小王子系列油画和雕塑作品,进而他塑造的“小王子”形象带到世界各地。吴思骏对比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插画家对《小王子》插图的重新诠释以及多样风格,他认为每个版本无论是忠实于原著还是创新演绎,都在努力捕捉和传达故事的核心精神,同时也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审美趋势和技术水平。邵斯凡分享了他所执导的新剧《我的小王子》,这是国内唯一入选“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的小剧场舞台剧。在谈论创作理念时,他特别强调《小王子》不仅是给孩子们的演出,更是给所有曾经是孩子但现在已成大人的人们。吴湘云介绍了她用iPad进行《小王子》衍生绘画的经历,她认为阅读小王子的故事可以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而衍生作品进一步扩展了想象。
第三场圆桌会议由南京大学陆远副教授主持。南京十三中语文教师曹勇军、电台主持人文岚、文史作家侯印国、草婴读书会副会长云也退、文化记者罗拉拉五位嘉宾参与讨论,围绕中国当代语境下《小王子》的大众传播展开思考与展望。其中,曹勇军老师用十三中夜读沙龙的个案“从飞行员到小王子——一所高中的《小王子》阅读之旅”,展示了学生对文学名著跨媒介表达的探索。文岚从心理疗愈的角度分享了她对《小王子》的热爱。侯印国介绍了日本静冈大学教授重松宗育在上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小王子说禅》,这本书最早将《小王子》与禅宗结合。侯印国基于此书从九个角度结合中国禅宗公案,分析了《小王子》中的禅意,指出其文本在跨文化传播中体现了文化融合与多元解读的可能性。罗拉拉思考了数字媒体时代对传播方式和内容的影响,提出文学经典的传播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Z世代”年轻人的偏好和习惯,让《小王子》的精神和魅力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最后黄荭教授作了论坛总结,她指出,此次论坛是国内首个聚焦《小王子》的跨学科、跨文化、多元融合的论坛。“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在某个地方藏着一口井。”通过对《小王子》经典化、创意衍生和跨界传播的研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这个时代,在任何时代,《小王子》都是这口永不枯竭的精神之井。6月29日是飞行员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生日,也被定为“小王子日”,今年7月31日也将迎来作家辞世80周年,而《小王子》也在全球一代代人的阅读和重读、译介和传播中熠熠生辉、日久弥新。
作者:黄荭、李亚泽